新闻动态

学部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部新闻 >> 正文

文华学院师生沉痛悼念 “武汉·中国光谷”首倡者黄德修教授

来源: 发布人: 更新时间:2022-11-15 浏览

2022118日,一个悲伤的消息传来:因病医治无效,“武汉·中国光谷首倡者”、我国光电子信息领域著名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黄德修教授于当天2045分不幸逝世,享年85岁。

193710月,黄德修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并留校任教,1991年晋升为教授;曾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工程系主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副主任,第一届国家“863”计划专家组成员、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市科技专家委员会主任、“武汉•中国光谷”顾问委员会委员等。

黄德修教授德高为师、行为世范,近六十年持之以恒教书育人。文华学院刚组建,黄德修教授就被聘为文华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后为名誉主任),为该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对文华学子的谆谆教诲历久弥新

    2008年,彼时的文华学院刚建校五周年,黄德修教授在《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专题讲座上,通过引用国内外电子信息领域的大量数据和资料,为文华学子详细讲述了信息科学的历史发展、当代前沿科学、信息科学与光子学的联系、光通讯的发展前景等内容,拓展了学子们的视野。

黄德修教授说,当今社会的竞争很激烈,我们要不断地适应市场,而不是市场来适应我们。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所以我们要有志,要勤奋,要孜孜不倦,要讲诚信,要有合作精神,这些是基础。另外,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必不可少,要始终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新的知识。

信息科学技术非常有发展前景,信息化技术每时每刻都在发展,知识更新很快,信息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不能等着技术的发展,而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争取占领信息化的至高点,靠自己的真本事干出事业。

对于当时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文华学子,黄德修教授给出了诚挚的建议:要有朴实的仪表和语言;要有适应与应对能力,表现出进取精神;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断提高要求;要终身学习;要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文华学院为大家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大家一定要珍惜学习机会,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

现如今十几年过去了,黄德修教授的一番话,犹言在耳,历久弥新。

为文华学院培养了第一个自有教授、楚天学者

“黄老师是我的人生导师。在我感到迷茫和遇到挫折的时候,黄老师总是给与我悉心的指导,在我失意时给我鼓励,在我得意时让我保持谦虚谨慎。”说这番话的,是文华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现任常务副主任俞侃教授。

2005年,俞侃考入国家光电实验室攻读“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师从黄德修。据俞侃回忆,黄德修当时推荐他去武汉邮科院光迅公司从事项目研发,这是个非常宝贵的机会,“黄老师对我说,研究不能脱离生产一线,要从一线的生产问题中找到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08年,俞侃博士毕业后,黄德修推荐他到文华学院工作。黄德修告诉俞侃:教学科研要齐头并进。在他的细心指导下,俞侃先后申报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纵向课题。当俞侃走上学部领导岗位后,黄德修要求他紧抓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

通过不懈努力,信息学部近年来获得5项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3个省级重点学科和学科群,2门省级一流课程、4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和1个省级教学团队。“信息学部取得的长足进步和发展,离不开黄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细致规划。”俞侃如是说。

与此同时,俞侃也从讲师、副教授,一步步晋升为教授职称,获评了文华学者,入选了楚天学者人才计划,成为文华学院第一位同时获得以上多项殊荣的教师。

“黄老师给我发的最后一条消息是‘你的工作已经不错了,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望继续努力,取得更多成就’。”俞侃深情回忆道。

斯人已去 薪火长存 文华师生深切缅怀

    董事长吴文刚:得知黄德修老师与世长辞,心情非常沉重。黄德修老师对文华学院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经验,作出了许多贡献,他以自己的品行与学识影响人、培养人,为身边的师生作出了表率。我们深切地怀念黄德修老师,愿逝者安息!

    校长刘献君:惊闻黄德修老师去世,眼泪夺眶而出,十分悲痛。黄老师的去世是国家的损失、华中科技大学的损失、也是文华学院的损失。他首倡中国光谷,使武汉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对华中科技大学的光电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兼任文华学院信息学部主任(后为名誉主任),十分重视学科专业建设,推动其中一个专业成为国家建设专业;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了文华自有教师中第一个教授、第一个楚天学者、第一个文华学者;推动产教融合,争取到了重大课题。而且,他对文华发展十分关心,经常和我讨论,对学校学科建设、师资培养、个性化教育等提出十分有益的意见。特别是在2009年暑期个性化教育研究会上提出,“个性化教育是文华人的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使我们对个性化教育的认识上了一个新的层次。黄德修老师学识人品一流,得到公认,更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和黄老师是 老乡、同事,更是挚友。他对我以及我的家人给予了很多关照。含泪送别黄老师,您一路走好。

    常务副校长刘太林:惊悉黄德修教授溘然长逝,师生含泪思先生,泪水止不住,悲痛万分,深切哀悼,愿先生一路走好!

    副校长张七一:惊悉黄德修老师不幸去世,我的心情非常悲伤。黄老师是一位事业心非常强烈的学者,也是一位对光学事业和学科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专家。他为人正直,待人诚恳,教书育人,极为认真,是一位可称之为楷模的教育工作者。在文华学院、在华中科技大学、在武汉光谷,都留下他永远不可磨灭的印记。沉痛地哀悼黄德修教授!

    光电系主任包佳祺老师:惊闻噩耗:我国著名光电子信息领域著名专家、“武汉·中国光谷”首倡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文华学院信息学部名誉主任,尊敬的黄德修教授不幸病逝。痛心垂泪,无限缅怀!

    黄德修教授一生热爱科研、成果卓著、高瞻远瞩、布局“光谷“、德高为师、行为世范、为文华学院信息学部以及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指导和帮助!

    犹记在光电专业新生专业导论课上,黄老满怀热诚,春风化雨,讲光电通信技术的时代背景,讲武汉光谷的建设规划,讲光电学子的卓越成就,为学生照亮前进方向,开启探索的大门;犹记在光电专业建设工作会议上,黄老以渊博的学识、高远的格局,为吾辈青年教师传授科研工作经验,讲解教学工作方法,提出专业建设要求,规划学科发展远景;犹记平日偶遇,黄老笑容慈祥,嘘寒问暖,热情关心我系教师的工作情况和个人发展,更不辞辛劳的为光电专业联系了多家知名企业,帮助实现校企合作、师生培训......

    黄德修教授的逝世,是我国光电信息领域、武汉“中国光谷”的重大损失,更令吾辈青年教师失去了一位慈祥的长辈、睿智的领导和尊敬的导师!

    先生已去,痛心不已,吾辈更当谨记先生教诲,不忘初心,薪火相传,秉承先生遗志,投身建设、传道授业,为我国光电事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贡献微薄之力!黄德修先生千古!

    信息学部辅导员顾念念:听闻黄德修教授因病逝世的消息后我无比震惊和痛心!黄教授是我国光通信领域的先行者,是我校信息学部的名誉主任,更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教学名师,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光电子信息领域的栋梁之材。没有黄教授的引领和推动,就不会有光谷如今创新创业的星火不绝,不会有信息学部学科建设向国家一流、省一流的不断跨越,不会有一批又一批信息学子投身国家高新技术领域建功立业。黄教授的音容笑貌会长存我心,您崇高的师德师风将一直鞭策我前行!黄教授千古!

    信息学部光电专业2020级祝少寒:还记得第一次听您讲课,您在斑驳的光影里来回走动,用您略显枯瘦的手在黑板上擦写,为同学们讲解光电专业的未来,当时我们在台下看着您讲述着自己追“光”的故事,触动良多,您提出“未来50年武汉的发展要靠光电子”更是点燃了我的理想,指明了我奋斗的方向,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文华学子敢于奋斗,砥砺前行!

      昔日身传教,以德育人魂。您甘为人梯、奖掖后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您德高为师、行为世范,是我们的人生导师。离别必有涕泪,别离必有伤感,感谢您为我国光电事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引领了我们的人生航向,我们永远不忘黄教授的教诲,不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努力学习,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