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曹晓曦 学生通讯员:云雨)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有效地预防艾滋病的传播,于2021年11月28日晚,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20级软件工程专业在5303教室开展了以“防艾知识竞赛”为主题的晚点评,由辅导员曹晓曦担任主讲人。

首先,采用线上扫码答题模式,其题目涉及到了艾滋病的来源、历程,目的在于增强同学们的防护意识、深化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使同学们变得不再谈艾色变,也使同学们认识到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用我们的关心让艾滋病人群体感到人间温暖,感到社会的关怀,学会关爱艾滋病人群体,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艾滋病和艾滋病患者。
答题之后,开始系统地复习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包括其形成、传播途径、发展历程以及该如何对待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HIV病毒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并且潜伏期极长,长达8到9年,然而前期却没有任何预兆。艾滋病是无法治愈,无疫苗可防,死亡率高。既然无法治愈且死亡率极高,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前预防。艾滋病通常是以性交和体液交流来传播的,共用针具、血液触碰都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由于现在对艾滋病的研究还没有达到治愈的程度,所以社会对艾滋病患者普遍存在歧视现象。艾滋病患者在承受心理压力的同时,要承担社会给予更大的心理压力。不仅个人受累,家人甚亲朋好友都会遭受牵连,致成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的悲凉结局。
所以我们要防患于未然。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早治疗的病人免疫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可能性是晚治疗病人的2.83倍,如果免疫功能保持正常水平,感染者预期寿命可以接近正常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
最后,曹晓曦老师总结:我们要了解艾滋,远离艾滋,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在这个艾滋病患病率达到9%的社会,提升防艾知识是机其为重要的,艾滋病防治需要整个社会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