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风采 >> 正文

展青春风采,向西部前行----秦亚婷

来源: 发布人: 更新时间:2025-04-18 浏览

学子简介

秦亚婷,中共党员,文华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2020级通信工程专业。在校期间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社会工作积极分子奖学金,荣获优秀毕业生、优秀共青团员、自强自立先进个人、优秀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三等奖等荣誉。曾任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和班级宣传委员,多次参加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

工作展开情况

展青春风采,向西部前行

在广东清远阳山县的七拱镇,稻田连绵,炊烟袅袅,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喧嚣,却有着乡村振兴最真实的脉搏。2024年7月,秦亚婷,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从家乡湖北跨越千里来到这里,成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一员。

选择:从写字楼到田间地头的转身

在许多同龄人还在追求城市里“高大上”的工作时,秦亚婷放弃了写字楼里光鲜亮丽的offer,选择报名西部计划。当被问及原因时,秦亚婷说:“与其在格子间里重复‘Ctrl+C’和‘Ctrl+V’,不如到真正需要年轻人的地方去,哪怕只是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共青团给了秦亚婷这样的机会,她来到了清远市七拱镇,在这里,她不仅是文字的记录者,更是乡村振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工作:在字里行间浇筑乡村振兴的基石

秦亚婷的日常工作围绕“笔杆子”展开:撰写工作简讯、整理会议纪要、汇编宣传册、剪辑工作视频……这些看似琐碎的文书工作,实则是连接国家利民政策与百姓民生福祉的桥梁。

记得第一次跟着工作队下村,在三所村委会,老支书用方言连说带比划,秦亚婷攥着笔记本的手心沁出汗水——那些抑扬顿挫的尾音让她掉进了方言的“百慕大三角”,热情的阳山话像加密电报,连本地同事的粤语对秦亚婷来说都是天书。“莫慌,你可以录音。”队长笑着告诉她。回到办公室写简报时再听录音,实在听不懂的就请教本地同事,渐渐地,秦亚婷再去调研就不需要录音了。

成长:在乡土实践中读懂真实的中国

在七拱镇的日日夜夜,这片土地用最朴实的方式重塑着秦亚婷的认知,记得第一次下村慰问脱贫户时,秦亚婷拿着笔记本准备记录收入数据。队长却拍拍她的肩膀说:“先去看看房间。”当看到所有电器和全家人的碗筷摆在一张小木桌上时,秦亚婷真正理解了“家徒四壁”这个词的沉重。在这里,“不均衡发展”不再是一个学术名词,而是这片土地上的真实写照。这份冲击,是光凭看任何统计报表都给不了的。

最让秦亚婷触动的是山火防控时的“土办法+新技术”。微信群发通知固然快,但村干部还是会骑着摩托挨家挨户宣传,以免村民们错过消息。这种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工作方式,教会秦亚婷一个朴素的道理——真正的群众工作,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

在这里,秦亚婷学会了用脚步丈量民情,简报里的每一个数字,都要能在田间地头找到对应的面孔;视频里的每一个镜头,都要经得起老乡们的品评。这种扎根泥土的成长,或许就是西部计划给秦亚婷最好的礼物。

未来:带着泥土味的青春继续前行

这大半年的服务期,像一扇正在打开的窗。秦亚婷开始懂得,乡村振兴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由无数这样的瞬间组成的:它是跟着驻村干部走村串户晒得黝黑的皮肤,是那些加班却依然干劲十足的同事们为了统计一个准确数据反复奔走的脚印。

秦亚婷的西部计划故事还在书写,但她已深深明白:在这片土地上,“秦亚婷们”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每一篇简报、每一条视频、每一次走访,都在为这幅乡村振兴的画卷添上属于青年大学生的笔触。而这段经历最珍贵的馈赠,就是让秦亚婷学会了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感受这片土地的温度。

“志”之所向,“愿”之所在。如果你也渴望一段充满意义的青春,西部计划正等待着你的加入。在这里,你会遇见最朴实的笑容,经历最真实的成长,收获最纯粹的价值感。让“秦亚婷们”一起,用青春的脚步丈量祖国的乡村,用年轻的热情浇灌振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