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团工作 >> 人物风采 >> 正文

“大姐姐,你们下次还来吗?”

来源: 发布人: 更新时间:2022-08-31 浏览

在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长潭河乡中心小学的一个小小的教室里,一位戴着眼镜、笑容和蔼的老师,正在耐心地解答孩子们的问题。虽然已经打了下课铃,但学生们都不愿意离开,还是选择围在支教老师的身边。孩子们的眼神里饱含着对知识的渴望,而支教老师就像一道阳光洒向孩子们,给他们打开了看向外面世界的一扇窗。这位孩子们的“知心大姐姐”正是文华学院信息学部的分团委书记李泓霆老师,在“三下乡”实践中获得了湖北省三下乡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下面和文小新一起走进李泓霆老师的故事吧!

心有触动,树立起支教决心

每当收看新闻联播的时候、用手机浏览新闻的时候……李老师总是能看到“留守儿童”几个字。了解到农村的留守儿童们学习落后,性格内向等种种问题,李老师格外心疼那些大山里的孩子。他们都处于最美好的童年时代,却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有父母的照顾。每当那一双双渴望爱的眼睛出现在电视上时,李老师都会产生想要为他们做点什么的想法。在国家对大学生寒暑假短期支教的支持与鼓励下,在“留守儿童是一个社会性的综合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及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帮助和支持”这样的呼吁下,李老师萌生了支教的想法。


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她联系了文华学院2020届参加西部计划的校友崔孝钿,了解到“七彩假期”这个项目,确定了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这个支教地。这里深处大山之中,中心小学距州府恩施有近三小时车程,小学地处少数民族自治州腹地,侗、苗、汉、土家杂居,风雨桥错落在乡间各处,少数民族风俗保留完好。和一样热爱孩子、热爱教育的大学生们一起,李老师坐上了开往恩施的列车。他们都是信息学部学生会和李老师所带的学生,怀揣着和李老师一样的梦想,组成了“青鸟传信”实践队。列车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丘陵、庄稼逐渐取代了繁荣的高楼大厦。纵然前路条件艰苦,未知重重,但在李老师的心里,那份决心未曾改变。


日日相处,用真诚唤醒真心


在出发支教地之前,李老师一直在思索如何教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如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经过深思熟虑和队员讨论后,她结合自身信息类专业学科优势,把志愿者活动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向孩子们介绍电子产品与使用方法,让他们在实操中体会电子科技的魅力。小朋友们对支教队教授的电子技能非常感兴趣,在课前开教室门的时候大家争着抢着第一个进教室,甚至早早到教室等着李老师,即使下课了也不愿意走。很多小朋友中午宁愿不吃饭都要来教室里进行手工焊接的实践。在李老师向他们介绍电子产品的时候,小朋友们的眼睛总是紧紧盯着,目光里充满着好奇,虽然学生的年级跨度大,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但在李老师的课堂上,他们都是一样的专注。李老师不仅带给了他们丰富的科学知识,也暗暗在他们心里种下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种子。除了关于电子科技的介绍,支教队伍他们还会给小朋友们进行作业辅导,带领他们练习朗诵,学唱红歌,体育锻炼。在一天天的相处中,老师和孩子们之间,渐渐有了一种特殊的默契。

李老师说:“孩子们对未知、知识的渴望令我感动。但是也有小部分家长只让孩子参加学业辅导的半天课程,这说明现在的应试教育积重难返,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支教过程中,让孩子们尝试做电焊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做电焊对于小学生来讲,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枯燥、是个具有挑战的细活,只有真的喜欢、觉得有意思才能一直坐在那把一个个小作品完成。每天电焊课结束、放学后,李老师都能看见有小朋友留下来继续做,赶也赶不走。让用心备课、教授的大学生们很受感动,讲起课来更有劲了。最后一堂电子工艺课后,还有很多小朋友十分希望能再多学一些知识,再动手造更难的电子产品。其中有一个叫江仕麟的小朋友,与参与支教的老师关系特别好。江仕麟的父母都不在家乡,但他的学习十分认真,他很喜欢动手做实验,每一个小产品他都会一个一个做出来,不做成功绝不罢休。他主动提出让老师留下设备给他,好让他再进行实验探索,并和老师互相留了联系方式,告诉老师自己会努力学习,这让李老师和她的团队看到大山里的孩子也非常热爱知识,渴望进步。当分别的日子来临时,小朋友们非常舍不得李老师和这些“哥哥姐姐”,自发组织一路把李老师一行人送上车,用稚嫩的声音喊道:“哥哥姐姐,你们下次一定还要来啊!”

由于参加支教的学生大多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在支教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缺乏教学经验的问题。即使在支教前做了许多功课,但他们还是遇到了许多突发状况。大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沟通交流,李老师和她的团队们就用温柔与耐心慢慢引导这些孩子,让他们敞开心扉;有些低年级段的学生课堂纪律混乱,他们就用不同的方式来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维持课堂纪律。

打开孩子们心扉的秘诀是真诚。一次上完课后,天空乌云密布,突下暴雨,有的小朋友的家长没能及时来接,李老师便和支教学生一起,一个个把小朋友们送回了家。泥泞的路上,雨滴滴答滴答打在伞面上,伞下是小朋友们聊天的欢声笑语,是一颗颗真挚温暖的心。李老师和她的团队成员每天会进行团队小结,不断完善他们的教学方案。正如李老师所说,她所获得的这个称号虽然是“个人”,但这个荣誉需要团队共同一起完成,正是因为团队的努力,才给了李老师无穷的力量。与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真诚与耐心就是最好的秘诀。


亦师亦友,热爱与智慧并存


在学校,李老师亦是同学们的知心朋友。李老师出于对学生工作的热爱而选择了辅导员这一工作,同学们都认为她是一位非常有亲和力,以服务学生为己任的老师。她对同学的关爱和教导是无微不至的,但同时她也不似高中老师那样过于威严而令人生畏,更像是一位可以当做标杆的大姐姐。李老师认为,辅导员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四心”,即要有爱心、有细心、有耐心、有责任心。同时,她也紧紧跟随文华个性化教育的方针,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在平常的工作中,李老师会尽量去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个个体的不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或学科项目,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老师总是能引导学生从思考方式上变得有逻辑且明确,引领一名大学生从青涩到能独当一面。沈睿是李老师的学生之一,他在大一时竞选了团支书。一次答辩时,团支书作为负责人需要做PPT进行展示。由于是第一次接触相关的工作,沈睿没有相关经验,感觉无从下手。李老师就把他叫去办公室,一页一页的告诉沈睿PPT应该怎样制作、修改,并画了一张思维导图,教沈睿如何简明扼要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次经历带给沈睿很大的触动。他说:“对一个人最深的景仰就是想成为她,我觉得李老师是这样的一位好的人生导师。”

无论是在学校作为一名辅导员,还是在恩施作为一名支教的老师,李老师与学生之间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李老师用对学生的热爱哺育着遇见的每一位同学,她的学生也用一份份感恩予以回馈。李老师祝愿文华的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心中热爱,为之奋斗;在寻找目标、追寻目标的过程中,珍惜每一次机会,把握每一次机会,在文华有所获有所成。